新月廣場下面的「石二鍋」是我們家冬季幾乎每個月都會去一次的店。
原因無他:價格合理,味道也還不錯。
只有二個麻煩:
一、停車:若是假日去,新月地下室幾乎不可能找到車位的。
二、要抽號碼牌。運氣好的話等二十分鐘,昨天就等了快一個鐘頭,餓到快昏倒了。
如何前往石二鍋。交通資訊分享。
◉地址:宜蘭新月廣場地下二樓
◉電話:03 933 4563
◉時間:11:00-22:00
石二鍋|菜單資訊分享

湯鍋|石頭鍋
「石二鍋」的石頭鍋,除了鍋體不一樣,
放入高湯之前也會先放入炒洋蔥等等,所以會比較香。
另一種鍋,涮涮鍋,就是一般的鐵鍋。二者的價錢是一樣的。
我蠻喜歡服務生上菜後,直接放一小壺熱湯在你面前。
所以不用喊服務生來加湯、也不用自己去配料台加湯。
這蠻好的,方便,又降低了危險性。
不過,它的湯底選擇就不多了。
原味、麻辣、蔬食鍋與風味鍋之外,就沒有太多變化。
候位時間很久,上菜速度卻超快。
沒十五秒鐘,菜盤就上來了。
菜盤
四十五度斜放的菜盤的確是設計過的好角度,不但一眼看清裡面有什麼,拍起來也好看。
青菜的種類也不少,不像很多店都只有墊底的高麗菜而已。
有時有菠菜、甚至是空心菜。
請忽略多出來的一條豬血糕,那是大女兒知道我喜歡吃放過來的。
「石二鍋」跟同集團的「聚」一樣,都喜歡在豆腐上動手腳,印上自己的商標。
宜蘭新月的「石二鍋」,有「個人鍋」與「四人鍋」二種桌子。
但四人鍋的桌子比較少,而且是共鍋。
其實共鍋吃起來的感覺很不錯,因為家人一起吃飯的感覺就是如此啊。
但在外面,似乎每個人都想吃個人鍋。
石二鍋的個人鍋桌子設計比較偏「個人」(不是廢話嗎??)
也就是說就算是一家人來也只能橫著坐一排~~~~~~~~而且對面有可能是陌生人。
剛開始很奇怪這種感覺啦,不過多吃幾次以後也習慣了。
梅花豬
從進店坐下到吃完,切肉片機幾乎沒停過。
一整塊的冷凍豬肉、牛肉被送上去,然後一片片由員工接手放在盤中。
這個豬肉切得很薄,若要吃到豬肉的厚度(像肉塊、肉條)的話是不大可能的。
但新鮮度卻很不錯,不會太韌或過老。
雪花牛
突然覺得這「雪花牛」名字取得非常好,明明就是肥瘦都有的普通牛肉…..
某些講究的牛肉店,還會把不必要的筋膜與肥油去掉。
我看這個肉當然是不會浪費這些也能算在體積重量的食材,當然一口氣切給你。
去「石二鍋」要適應的一件事,就是服務生一次會把你所點的東西一次端上來。
無論是湯鍋、菜盤、肉類、附餐…..還加上你自己拿的醬料與碗筷,
一時之間會全部都擠在不算大的桌面上,空間利用頗為吃緊。
「一次上」是省了不少店家人力成本,但慢慢吃鍋的傳統氣氛也就淡掉了。
基本上就是希望你趕緊吃完,加快翻桌率。
我每次去都點麻辣湯頭。
這裡的麻辣對我來說是「香」與「甜」的,不算是麻辣。
基本上食材在裡面煮熟之後,不用沾醬就能直接吃。
吃完隔天不會有上廁所的困難,算是很順口的湯頭。
吃不夠,就再加點一盤嫩肩牛肉吧。
果然是加點的,肉的品質要好得多!!片數少了點,不過嫩度更上一層樓。
下下下!!!!
全都混在一起,秋天吃鍋暖呼呼。
「石二鍋」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我想是因為合宜的價格卻能吃到王品集團的水準與保證。
我們全家四個人,一餐一千元有找。
當然你可以說好像也沒便宜到哪裡去…..但一千元真的是一家四口隨便吃就不見的數字。
(平價的炒麵炒飯不算啦……)
上個月吃過一次四樓的「聚」火鍋,花了一倍的價格,卻沒得到加倍於石二鍋的享受。
「聚」所用的湯頭與肉品,我不覺得比石二鍋高明到哪去…..
這二間「兄弟」鍋物,石二鍋的CP值高得多。
新月的「石二鍋」,我只希望不要這麼多人排隊(我終於發現它有APP可以線上抽號碼牌甚至點餐)
我也希望吃完,衣服上面的鍋物味道不會那麼重。
不然以它的價格與內容來說,是小家庭假日外食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