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對宜蘭冬山河的印象都是「又寬又直,有座紅色拱橋」。
那是這些年「冬山河親水公園」與「童玩節」留下的印象。
面向東北的河口,冬天的東北季風與夏天的颱風輕易地將海水灌進來。
加上地勢平坦低窪,一碰到多雨的季節就是淹水。
▼宜蘭怎麼玩-懶人包
宜蘭景點|礁溪景點|礁溪溫泉|
三星景點|蘇澳、南方澳景點|
宜蘭最新|宜蘭觀光工廠|宜蘭住宿
▼宜蘭經典景點
太平山|絕美森林步道|蘭陽博物館|抹茶山|特色溜滑梯
落羽松秘境|武荖坑|張美阿嬤農場|樂色山積木樂園
▼宜蘭必吃美食懶人包
碳烤玉米懶人包|臭豆腐懶人包|特色火鍋懶人包|
牛肉麵懶人包|現烤香腸懶人包|手工麵包懶人包|洞穴下午茶
如何報名「噶瑪蘭小河文明之旅」。交通資訊分享。
噶瑪蘭小河文明 | 宜蘭文化及五結鄉人文地理
另外一方面,這塊地上在漢人來之前,是「噶瑪蘭」族的領域。
千萬不要以為「噶瑪蘭」只是客運公司的名稱喔。
漢人來之後,噶瑪蘭人移居花蓮,還在宜蘭的目前以「流流社」比較保存完整。
今天的「噶瑪蘭小河文明」行程,就是利用「冬山河舊河道」去探訪「噶瑪蘭流流社」。(上面箭頭)
上圖中左上方就是親水公園,以及那條「又寬又平」的冬山河。
下面這條彎彎的,就是冬山河舊河道。
彎彎曲曲,河面又窄,難怪當初若做大水,兩旁都會鬧水災。
而流流社,就隱匿地藏在河道的彎角處。
當然有公路可到,坐船去才能增添古味。
「噶瑪蘭小河文明」旅程的出發點是「水雲軒民宿」,要從這「森林木屋」的小路彎進去。
這裡真是秘境,雖然離熱鬧的利澤簡市區只有幾百公尺,但我也從來沒來過這。
我沒放錯照片喔,但怎麼有來到溪頭渡假木屋的感覺。
這裡真是宜蘭冬山河嗎?
「水雲軒民宿」好像都是這種森林木屋,據說都是老闆自己蓋的。
木屋與河道邊,有一排景觀座位,喝茶聊天很不錯。
「噶瑪蘭小河文明」這段目前是「五股圳」的一部分,也是截彎取直後的成果。
遠方的水泥橋就是利澤簡市區,還蠻熱鬧的。
我經過那條橋不下一百次了吧,但從來沒走進來過。
老船伕撐船冬山河舊河道說故事
老船夫、鴨母船、以及對面一整排的落羽松,已經在等我們了。
鴨母船是宜蘭地區專門用來養鴨、趕鴨用的船。
原本是一到二人的平底小船,商家已經改造為可搭六人中型船。
閘門外,就是平直的冬山河主道。
正對面就是親水公園,但卻隱密成像個小世外桃源一般。
而且,這裡的鴨母船遵守傳統,採用「撐篙」的方式前進。
冬山河目前有其他二個地方可搭船,分別是:傳藝中心與生態綠洲。
遊船的距離雖然比較長,但都是用「電動船」。
倚賴竹竿與船夫經驗的,只有「噶瑪蘭小河文明」這裡喔。
撐篙最美的角度,就是船夫頂著河底,雙肩與身體開始用力的那一霎那。
前進、後退、轉彎、靠岸都是一根竹竿解決。
河道中有個沙洲堆積起來的小島,目前已整理得相當好。
草皮、涼亭、石椅甚至盪鞦韆。
業者也曾在這座小島上辦野外餐會,當「島主」的感覺應該不錯。
路旁的垂釣人。
這段河道以前魚蝦量非常多,現在不時還看到魚跳起來。
鴨母船走的整治後河道還算寬闊,導覽員手指著那段說:
那裡是最傳統的舊河道,還真的又彎又窄。
說著說著,就跳出一條魚…..當然來不及按快門。
二十分鐘後,到達流流社的簡易碼頭。
流流社 噶瑪蘭ㄟ古厝
正門外觀很樸質,裡面有阿嬤在睡午覺,不方便打擾。
繞到後面
這裡有棵「大葉山欖」,據說是當初馬偕神父來宜蘭親手種下的。
馬偕神父除了在淡水行醫,也曾到宜蘭為噶瑪蘭族人拔牙看病。
據說為了感恩,噶瑪蘭族人很多都從姓「偕」,如噶瑪蘭族之父「偕萬來」。
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能夠感到牙齒隱隱作痛。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西方的醫術在一百多年前,的確是種神秘力量。
也順帶推動了宗教的傳播。
一旁是噶瑪蘭的傳統樹屋。
能防止野獸、也能減少淹水的損失。
的確相當符合地理環境的居住方式。
百年古井邊打水
要挑戰古井打水嗎?
井口不大,其實不容易。
尤其是桶身如何朝下去舀水,真的要練一下。
回程,終於得以看到出發的碼頭長什麼樣子。
「噶瑪蘭小河文明」這段小旅程,讓我想起幾年前在峴港搭過的竹籃船,感覺有點像。
無論是水道、碼頭的形式、豐富的魚產、還有居民與水的連結都喚起記憶。
越南竹籃船已經是熱門觀光景點,而知道宜蘭冬山「小河文明之旅」的卻不多。
體驗到舊冬山河、見到噶瑪蘭古屋與流流社,都是難得的體驗。
看來我們這些在地的部落客要加油,要多多推廣給大家。